打造新型城市综合发展运营商的深圳示范

[复制链接] 0
回复
2843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896

主题

2906

帖子

700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00

官方团队优秀管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2 17:3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深圳网广告位招租:点击联系     深圳网广告位招租     深圳网,深圳最好的本地论坛     深圳商铺写字楼二手房     深圳网广告位招租
全民云计算 云主机低至2折
  位于四川广安(深圳)产业园内,比亚迪西南生产基地,其轨道梁、道岔、车辆等生产线建设于此,2019年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中亮相的比亚迪云轨就是这里的主打产品。“基地新建生产线将形成50公里年产能目标,全部达产后将实现不少于100亿元年产值目标。”有关负责人说。

  在这个四川西部地区生产基地内,深圳元素处处可见:“鹏城展翅”造型的深广展览馆、党群服务中心、对标前海企业公馆的深广大厦依次铺开,深圳高水平产融结合服务输入四川。这是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特区建发集团”)以“总部研发+生产基地”产业园区投资运营模式,助力帮扶和共建地区发展的前沿探索。

  成立于2011年的特区建发集团注册资本330亿元,作为深圳市属全资国有企业,发挥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运营、科技园区开发建设运营、功能性投资三大平台作用,通过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结合的发展模式,目标是打造党的领导有力、国资功能彰显、竞争力突出的千亿集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深圳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特区建发集团如何以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为契机,迈出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深圳探索”?

  特区建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文雄日前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集团将紧紧围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主动融入、服务大局,着力推动城市建设和服务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全国示范作用的新型城市综合发展运营商。

  ●南方日报记者 戴晓晓

  国企担当发力基础设施供给侧改革构建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特区建发集团发挥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运营、科技园区开发建设运营、功能性投资三大平台作用,承担政府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对接央企合作、PPP项目实施、对口帮扶产业转移、政策优惠和产业扶持实施、城市公共事业运营管理、战略性投资和新兴产业投资七项任务。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核心领域。数据统计,特区建发集团成立8年来,年均投资超80亿元,有效推动深圳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构建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是集团在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重要探索。在深圳市国资委部署下,深规院、路桥、信息管线等公司相继划入特区建发集团,同时集团接转管廊公司,成立园区、投资、海洋、信息基础设施、环科等公司,设立市PPP中心并成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完善并开发多项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业务。

  “目前,特区建发集团已初步形成涵盖项目甄别、规划设计、投融资、开发建设和运营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可以全面承接基础设施领域各项业务。”李文雄说。

  改革推动集团初步形成具有特区建发特色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以基础设施投资平台为主体,以PPP中心、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为两翼,引导社会资本全面参与深圳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改革推动下,特区建发集团持续展开围填海、综合管廊、智慧停车、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多功能智能杆等新型基础设施业务。作为海洋新城围填海实施主体,特区建发集团完成填海面积1.5平方公里,以超世界一流标准规划海洋新城。集团还开工建设、接收运营8个综合管廊项目,合计33公里,推动实现“联网成片、互联互通”综合管廊发展格局。

  “智慧+”探索引领世界一流标杆园区建设输出“深圳总部+飞地园区”模式

  拓展产业升级空间,是深圳夯实实体经济根基的重要举措。为此,特区建发集团设立科技园区开发建设运营平台,在深圳区域逐步建成科技园区及配套项目物业面积超过390万平方米。

  集团在建项目包括创智云城、云智科园、尚智科园、海智云谷等,预计将吸引1000多家企业集聚,包括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大数据、供应链金融、生物科技等领域的高新企业。

  特区建发集团还在哈尔滨、河源、汕尾、广安等市储备49平方公里园区资源,将深圳390万平方米园区及配套项目建设经验向外输出,形成“深圳总部+飞地园区”发展模式。

  截至目前,特区建发集团累计在哈尔滨、河源、汕尾、广安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投资72.45亿元,引入、开发项目38个,撬动、引导数百亿社会资本参与,涉及投资总额近500亿元。

  改革基因搭建“总部+专业化平台”管理架构试水领导班子市场化选聘

  改革创新是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李文雄说,特区建发集团结合三大平台功能定位以及业务逐步多元化的特点,在以往“总部+项目部”的管控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搭建“总部+专业化平台”管理架构。并建立与之匹配的二级企业管控制度和权责划分体系,使集团总部更专注于战略决策、资源获取和成本、风险管控,同时培育平台市场化、专业化能力。

  在工程建设和运营方面,特区建发集团落实项目全周期计划管理,按节点全面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招商运营制度体系,上线招商租赁系统,整体提升集团招商运营能力;实施成本管控精细化管理,不断强化各环节成本费用管控力度,加强项目成本执行实时监控。

  人才是企业发展动力源。特区建发集团开启人力资源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商业类企业领导班子市场化选聘,以及长效激励约束和市场化薪酬总额决定分配机制建立,对二级企业按功能属性不同进行分类考核。

  值得一提的是,特区建发集团始终走在5G时代最前列,被市政府明确为全市多功能智能杆及配套资源的统一运营、维护主体,在留仙洞片区率先完成全国首个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详细规划。同时大力推进传统业务转型升级,向深圳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运营商转型,助力深圳“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建设。

  对话

  “一体两翼”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

  特区建发集团成立8年以来,年均投资超80亿元。多领域项目高效推进背后,作为一家国有企业,特区建发集团如何推动投融资模式及运营效率快速高效?

  “深圳总部+飞地园区”助力对口帮扶和产业共建

  南方日报:特区建发集团是如何通过产业园区共建输出深圳发展模式的?

  李文雄: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部署下,特区建发集团承担对口帮扶、区域共建哈尔滨、河源、汕尾、广安以及对外援建巴布亚新几内亚等任务,以深圳390万平方米园区开发运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向外地联动输出,推动外地49平方公里园区资源开发。

  在园区开发过程中,集团着力做好产业园区建设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集团“园区+基础设施”全产业链的平台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承担深圳对口帮扶和产业共建任务。例如,2015年,深圳和河源共建深河产业园,两地国企成立合资公司,特区建发集团占股60%,由深圳方注资18亿元投入建设,采用“深圳方现金出资,河源方土地注入”的模式入股。

  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初期,不少市场化资金都还处于观望状态。特区建发集团是首批进驻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国有企业。集团在合作区全资成立东部公司,与汕尾市合资成立深汕投控公司。截至去年,东部公司在建5个项目,投资总额近100亿元。接下来,集团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及配套开发等,助推深汕特别合作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打造“飞地经济”创新发展典范。

  此外,特区建发集团在哈尔滨、四川广安等地探索“深圳总部+飞地园区”的产业园区投资建设运营模式,依托集团总部产业园资源和深圳产业资源,发挥两地各自优势,助力深圳企业外溢发展,进而反哺深圳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我们依托集团科技园区开发建设运营和基础设施全产业链服务优势,高效利用全流程综合规划能力和创新能力,助力当地开展城市空间、市政、交通、产业、政策、投融资运营等全方位规划,以期带动片区产业空间升级,用深圳的理念和经验,保证园区的高质量、高基点建设。

  输出智慧化智能化产业园区管理经验

  南方日报:特区建发集团向各地输出哪些产业园区经验?

  李文雄:我们在园区运营中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为主体、双方共赢的机制。集团创新投融资模式,采用“产业地产+商业地产”模式,保证整个园区运营的资金总体平衡、盈亏平衡和现金流平衡。通过商业土地开发来弥补园区运营可能带来的亏损,用商业反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招商引资方面,集团积极推动有外溢发展需求的产业资源输向当地,并依托园区在当地落户,直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引导有外溢发展需求的龙头企业入驻,并围绕其打造产业链布局,带动区域发展质量提升。

  我们还意识到,要带动当地园区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更重要在于将深圳创新经验和做法“移植”到当地,并根据当地情况进行创新应用,这就包括推动当地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务环境、先进的理念和政策、创新的体制机制做法等。

  “十三五”期间,集团规划对口帮扶融资额度100亿元,计划投资89.4亿元推进哈尔滨深圳产业共建,打造北方产业园区标杆。此外,我们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援建学校和道路,在河源、汕尾援建800个床位的三级甲等医院,这些项目从建设到管理都是当地标杆,体现了深圳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和经验。

  创新投融资模式提升资本运作效率

  南方日报:我们观察到,特区建发集团的资本运作效率很高,超过了一些市场化企业,集团通过哪些改革创新来提升运营效率?

  李文雄:尤为重要的是,集团不断加强党的建设,重大事项要经过党组织、党支部审议,我们提出“项目干到哪,党支部就建到哪”,通过党建与经营工作的同频共振,有效推动集团发展。

  为了提升资本运作效率,特区建发集团创新投融资模式,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收并购、资产证券化方面加大力度,如与特发物业合资成立物业公司,成为深圳国资系统新设公司同步混改的首个案例。同时深规院混改在立项方案中形成多项突破性、创新型举措,力争成为市属国企混改标杆。此外,停车公司、环科公司通过并购、参股的方式,与上市公司捷顺科技和民营企业华威环保形成合作,推动股权多元化。

  集团代表深圳市作为投融资管理方,投资深中通道、外环高速、珠江水资源配置三大工程。管廊公司目前同步推进综合管廊项目14个,总长度约50.7公里,总投资约106.7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5个,总长度约19.9公里,总投资约62.1亿元。

  集团不断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初步形成以“基础设施投资平台”为主体,PPP中心、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为两翼的具有特区建发特色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

  PPP中心作为二类事业单位,由集团出资2000万元成立,实行理事会管理制度,日常管理依托集团进行,可以承担基础设施项目甄别、评估、选择、实施等方面职能,为政府决策和项目运营提供综合服务,并已筛选入库项目投资总额超2000亿元。去年上半年,PPP中心推动集团作为政府出资人代表参与轨道交通12号线、13号线的建设。

  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初期规模1000亿元,基金管理公司由特区建发集团、投控和创新投共同设立,其中特区建发集团占股51%,将为深圳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提供融资功能。通过这一模式探索,集团基础设施投融资功能发挥得更加充分,并通过“两翼”延展,可全面承接基础设施领域各项业务。

  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资产项目,因此项目投融资模式选择就非常重要。我们在投融资模式上有所创新。比如,海洋新兴产业基地项目涉及填海和生态修复,属于市政建设工程,相当于一级开发,风险可控,我们通过广泛募集社会资本,以基金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又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项目收费是政府定价,按照目前的测算投资回收期长,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把这一项目做大,仅仅依靠财政资金是相对有限的,可能需要探索建设模式和投融资模式的创新。

  充分发挥国企推动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作用

  南方日报:上述项目对深圳基础设施建设起到怎样的作用?

  李文雄:上述项目是政府重大战略任务,项目建设过程中,国有资本的基础性、先导性、公益性表现得特别充分。因为资本回报率偏低,社会资本参与度并不高,但它们又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先导,这就需要发挥国有资本的作用。

  比如深圳停车难问题非常突出,为此我们开发智慧停车云平台,将其作为一个公益项目向全社会开放,将来每个车主只需通过手机登录云平台,就能便捷高效找到停车位,实实在在地方便深圳市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近期,我们与深圳市交警局、市卫健委合作,推出医院停车预约系统“e约停”,获得广泛好评。

  又比如我们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设施,最近很多市民关注路面重复开挖现象,如果未来地下铺设了由特区建发集团建设运营的综合管廊,一次性集合水、电、燃气、通信网络等管网,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这些项目都有较强的公益性,核心是为了服务市民,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南方新闻网)

免责声明:深圳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本贴地址:https://www.szaima.com/thread-312930-1-1.html 上篇帖子: 深圳发力培育原创设计创新环境 下篇帖子: 深圳再出手监管楼市,整治高价二手房源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深圳网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